龙门吊(门式起重机)的维护保养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、分级管控” 原则,结合设备使用频率(如每天作业 8 小时 vs 24 小时连续作业)、工况环境(如室外粉尘 / 潮湿环境 vs 室内洁净环境)及部件损耗特性,分为日常保养、定期保养(月度 / 季度 / 年度)、专项保养三类周期,确保设备关键部件(结构、机构、电气)始终处于运行状态,延长使用寿命。以下是具体维护保养周期及核心内容:
一、日常保养:每日作业前 / 后,全员参与(频率:1 次 / 天)
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,重点排查 “易损耗、高风险” 部件的即时状态,避免带故障作业,耗时约 15-30 分钟。
保养部位 核心保养内容 判断标准
起升机构 1. 检查钢丝绳:有无断丝、磨损、锈蚀、乱绳;
2. 检查吊钩:防脱棘爪是否完好,吊钩有无裂纹、变形;
3. 检查制动器:制动瓦与制动轮贴合是否紧密,有无油污。 1. 钢丝绳断丝数≤标准值(如 Φ20mm 钢丝绳每捻距≤12 根),磨损量≤原直径 10%;
2. 吊钩无裂纹,危险截面磨损≤10%,棘爪无变形;
3. 制动瓦无严重磨损(厚度≥5mm),制动轮无油污。
运行机构 1. 检查大车 / 小车车轮:轮缘有无裂纹、踏面有无磨损;
2. 检查轨道:有无杂物、变形、连接螺栓是否松动;
3. 检查联轴器:有无异响、螺栓是否紧固。 1. 车轮轮缘磨损≤原厚度 15%,无裂纹;
2. 轨道无明显变形,连接螺栓无松动;
3. 联轴器运转无异响,螺栓无缺失。
电气系统 1. 检查控制柜:有无异响、异味、指示灯是否正常;
2. 检查电缆:拖链 / 电缆有无破损、接头是否牢固;
3. 检查限位开关:起升高度、行程限位是否灵敏。 1. 控制柜无焦糊味,指示灯正常(无报警灯亮);
2. 电缆无破损,接头无松动;
3. 手动触发限位开关,设备能立即停机。
结构件 1. 检查主梁、支腿:有无焊缝裂纹、油漆脱落;
2. 检查连接螺栓:主梁与支腿、端梁连接螺栓有无松动。 1. 焊缝无裂纹,油漆脱落处无锈蚀;
2. 螺栓无明显松动(可用手扳动检查)。
润滑系统 检查各润滑点(如车轮轴承、卷筒轴承):润滑油是否充足,有无泄漏。 油位在油标 “上下限” 之间,无明显漏油痕迹。
二、定期保养:专业人员执行,分级管控(月度 / 季度 / 年度)
定期保养由专职维护人员(含电工、机械工)负责,需使用专业工具(如力矩扳手、万用表、润滑油枪),对设备进行深度检查、调整与维护,具体周期及内容如下:
1. 月度保养(频率:1 次 / 月,耗时约 2-4 小时)
核心是 “调整 + 补充”,针对日常保养未覆盖的细节部件,预防早期故障。
保养部位 核心保养内容 操作标准
起升机构 1. 用力矩扳手检查卷筒、减速器连接螺栓,紧固松动螺栓;
2. 补充钢丝绳润滑(涂抹专用钢丝绳润滑脂);
3. 调整制动器间隙(确保制动瓦与制动轮间隙 0.5-1mm)。 1. 螺栓预紧力矩符合手册要求(如 M24 螺栓≥400N・m);
2. 润滑脂均匀覆盖钢丝绳表面,无堆积;
3. 制动间隙均匀,制动无打滑。
运行机构 1. 检查大车 / 小车减速器:油位是否正常,有无渗漏;
2. 清理车轮轮缘杂物,检查轴承温度(运行后≤60℃);
3. 紧固轨道连接螺栓(用力矩扳手)。 1. 减速器油位在油标中线,无渗漏;
2. 车轮轴承无过热(用手触摸无烫手感);
3. 轨道螺栓预紧力矩符合设计值(如 M20 螺栓≥250N・m)。
电气系统 1. 用万用表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动力回路≥0.5MΩ,控制回路≥1MΩ);
2. 清洁控制柜内灰尘(用压缩空气吹尘);
3. 检查接触器、继电器触点:有无烧蚀、氧化。 1. 绝缘电阻达标,无短路风险;
2. 控制柜内无明显灰尘、油污;
3. 触点无严重烧蚀(烧蚀面积≤10%),氧化层用细砂纸打磨。
结构件 1. 检查主梁上拱度(用水准仪测量,偏差≤设计值的 10%);
2. 对油漆脱落处补漆(防锈漆 + 面漆)。 1. 主梁上拱度符合要求(如跨度 24m 的龙门吊,上拱度≥24mm);
2. 补漆前清理锈蚀,涂层厚度≥80μm。
2. 季度保养(频率:1 次 / 3 个月,耗时约 4-8 小时)
核心是 “检测 + 修复”,针对磨损部件进行深度检查,修复轻微故障,避免故障扩大。
保养部位 核心保养内容 操作标准
起升机构 1. 拆解检查吊钩轴承:有无磨损、异响,更换损坏的轴承;
2. 检查卷筒:有无裂纹、绳槽磨损(磨损量≤绳径的 15%);
3. 测试起升高度限位:调整触发位置(确保吊钩距卷筒≥500mm)。 1. 轴承转动灵活无异响,润滑脂无变质;
2. 卷筒绳槽无严重磨损,无裂纹;
3. 限位触发准确,3 次测试均有效。
运行机构 1. 检查大车 / 小车减速器齿轮:有无点蚀、磨损(齿厚磨损≤原齿厚 10%);
2. 更换减速器润滑油(按手册型号,如 L-CKC220 工业齿轮油);
3. 检查车轮踏面:磨损量≤原直径 5%,无严重划痕。 1. 齿轮无明显点蚀、断齿;
2. 润滑油更换彻底,油位达标;
3. 车轮踏面光滑,无深≥2mm 的划痕。
电气系统 1. 检查接地系统:接地电阻≤4Ω(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);
2. 检查电缆拖链:有无变形、卡顿,更换损坏的拖链节;
3. 校准控制手柄(或遥控器):动作响应无延迟。 1. 接地电阻达标,接地线无松动;
2. 拖链运行顺畅,无卡滞;
3. 控制动作与设备响应同步,无偏差。
结构件 1. 检查支腿垂直度(用经纬仪测量,偏差≤1‰);
2. 检查所有高强度螺栓:有无松动、锈蚀,对锈蚀螺栓除锈并补涂防锈脂。 1. 支腿垂直度符合要求(如高度 10m 的支腿,偏差≤10mm);
2. 螺栓无松动,防锈脂覆盖均匀。
3. 年度保养(频率:1 次 / 12 个月,耗时约 8-16 小时,需停机检修)
核心是 “检测 + 部件更换”,联合设备厂家或第三方检测机构,对设备进行系统性评估,更换老化、接近寿命的部件,确保全年运行。
保养部位 核心保养内容 操作标准
起升机构 1. 检测钢丝绳:断丝、磨损、锈蚀超标则更换;
2. 拆解检查起升电机:碳刷磨损(≤原长度 1/3 则更换)、轴承润滑;
3. 检查制动器:制动轮磨损(直径偏差≤1mm),磨损超标则更换制动轮 / 制动瓦。 1. 钢丝绳符合 GB/T 20118 标准,超标立即更换;
2. 电机碳刷接触良好,轴承润滑脂更换为新脂;
3. 制动轮无严重磨损,制动瓦贴合面积≥70%。
运行机构 1. 检查车轮组:轴承磨损(径向游隙≥0.1mm 则更换)、轮缘变形;
2. 检测大车 / 小车轨道:直线度、平行度偏差(超 GB/T 10183 标准则调整);
3. 检查联轴器:弹性圈磨损(变形量≥2mm 则更换)。 1. 车轮轴承转动无异响,径向游隙达标;
2. 轨道偏差调整至允许范围(如直线度≤L/15000);
3. 联轴器弹性圈无裂纹、变形。
电气系统 1. 更换控制柜内老化的接触器、继电器(使用超 5 年或触点烧蚀严重);
2. 更换电缆(使用超 8 年或绝缘层老化);
3. 校准所有限位开关、称重传感器(若有)。 1. 新部件型号与原部件一致,接线牢固;
2. 电缆绝缘层完好,无老化;
3. 限位与传感器精度达标,误差≤2%。
结构件 1. 焊缝无损检测(UT 超声检测):主梁、支腿拼接焊缝,无裂纹则合格;
2. 检查主梁腐蚀情况:锈蚀深度≤钢板厚度 10%,超标则补焊或加固;
3. 检查端梁、小车架:有无变形,变形超标则校正。 1. 焊缝检测符合 GB/T 11345 标准,无内部裂纹;
2. 锈蚀处处理后补漆,结构强度达标;
3. 变形校正后,几何精度符合设计要求。
三、专项保养:特殊工况 / 事件触发,无固定周期
针对 “非定期但高风险” 场景,需临时启动专项保养,避免设备损坏或事故:
恶劣环境后保养:
场景:暴雨、台风、沙尘暴后;
内容:① 检查电气系统(控制柜、电机)有无进水,进水需烘干并检测绝缘;② 清理轨道、车轮杂物;③ 检查结构件焊缝(暴雨可能导致锈蚀加速)。
重载作业后保养:
场景:连续 3 天以上吊装≥90% 额定起重量的重物;
内容:① 检查主梁上拱度(有无变形);② 检查起升机构制动器(有无过热、磨损);③ 紧固起升电机、减速器连接螺栓。
故障修复后保养:
场景:设备出现故障(如制动器失灵、电机跳闸)并修复后;
内容:① 对故障关联部件检查(如制动器故障需检查制动瓦、制动轮、控制回路);② 测试设备空载运行 1 小时,确认无异常。
长期闲置后保养:
场景:设备停用≥1 个月;
内容:① 更换所有润滑点的润滑油(避免油脂变质);② 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长期闲置可能受潮);③ 手动转动各机构,检查有无卡滞。
四、保养记录与档案管理
所有保养需形成书面记录,建立 “设备保养档案”,内容包括:
保养日期、保养人员、保养类型(日常 / 月度 / 年度);
保养部位、发现的问题、处理措施(如 “钢丝绳断丝 3 根,补充润滑”“减速器漏油,更换密封垫”);
更换部件的型号、数量、供应商(便于后续追溯);
检测数据(如绝缘电阻值、接地电阻值、主梁上拱度数值)。
档案需长期保存,作为设备维修、寿命评估、故障分析的依据(如某部件频繁故障,可通过档案判断是否需提前更换)。
总结
龙门吊的维护保养周期需结合 “固定周期 + 动态调整”:日常保养确保每日,定期保养预防中期故障,专项保养应对特殊风险。关键是 “及时发现、尽早处理”,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故障(如钢丝绳轻微磨损不处理,可能导致断绳事故,维修成本)。同时,保养需由持证人员操作,严格遵循设备技术手册,确保保养质量。